近些年来,我们不乏听说过有关“高考冒名顶替”的消息,这些被暗箱操作而改变命运的人,他们当中有的甚至在沉沦了大半辈子后才发现当年的事实真相,实在令人惋惜,虽然这种事情屡见不鲜股票配资的优势,却反映了一个残酷的事实: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,任何个人信息都有随时会被泄露的危险。
在上世纪就有一则这样令人愤怒的事情,同样是关于“冒名顶替”的问题,一名叫做王天平的老兵,在时隔28年后,恍然发现竟然自己的档案被人冒名顶替而平步青云,而这些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利和荣誉,就这样,神不知鬼不觉被不法分子套用,紧接而来的自然是一场维权之战。
一、从军
老人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,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河南人,王天平从小家庭不富裕,在他16岁时,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看到了村里张贴着醒目的招兵告示,按理来说,这样的告示几乎是每年都有的,可是,这一次不同,在年少的王天平看来,当兵报效国家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,都是一条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道路。
展开剩余86%抱着这心态,王天平与家人仔细商讨后踏上了前往应征的路途。
上世纪,在广大乡村和城市地区流行着“一人当兵,全家光荣”的口号,国家号召有想法,有能力和思想上进的年轻人投身军旅,去竞争并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王天平也是这些人当中的一员,在各方面都符合征兵条件后,王天平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士兵。
在部队,这一待就是三年。
当时,许多家庭主动把自己的子女送往部队,考虑的最多的就是希望能够退伍后享受到国家政策的优惠,给子女们安排体面的工作。当然,王天平的父母也是这样认为的,他们鼓励王天平在部队里出人头地,期待他能够干出一番事业。
二、档案“遗失”
虽然当时有个规定,即:农村地区的兵源虽不享受退伍“包分配”的待遇,可是,只要能够出示相关档案证明,也是可以酌情考虑的,而且,农村地区的孩子,由于家庭条件和生长环境因素的影响,普遍被认为能够吃苦,拥有极强的服务意识,由此,也让许许多多的地方单位很乐意接收农村地区的兵源。
退伍之后,对未来充满期待的王天平,来到了民政局想要拿回自己的军人档案时,却被告知档案已经遗失,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般,一时间竟然让王天平不知如何是好。
随后,在他的请求下,民政局答应帮他进行查找搜寻,然而,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搜索后,工作人员无奈地告诉他,军人档案已经丢失,自己无法享受到国家政策的优惠。
要知道,没有退伍军人档案一事,对于像王天平这样的农村青年来说是致命的,此举意味着他根本拿不出社会公认的资料来寻找工作,不过,在稍稍冷静下来后,王天平开始自己搜寻起来,期间,他也没有坐以待毙,而是主动去社会应聘,所有人都很欣赏王天平当兵的经历,可是,最后都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婉拒了他:没有退伍军人档案。
在碰壁了无数次后,王天平找到几个值得他信任的朋友,委托他们一边帮忙寻找自己的军人档案,一边帮他物色合适的工作。
不得不说,王天平还是很有韧性的,他当过建筑工人、伐木工、水泥工......虽然每一份工作都只是临时的,但是,对于一个刚刚从部队退伍就遭遇变故的年轻人来说,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。
王天平身体强壮,心理素质良好,每次都能不折不扣地完成上级下达的体力活,曾经无数个夜晚,王天平躺在床上遥望星空,内心充满了期待,他不曾放弃,他一直相信,只要能够找到军人档案,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品质,找到一份得体的工作还是很容易的,改变命运的契机,正是那份莫名遗失的军人档案。
然而,令他和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,这份档案犹如人间蒸发一般不知所踪,王天平竭尽全力也没有任何线索,在搜寻了28年无果后,年轻的小伙子也渐渐消沉下来,随着年龄的增长,王天平也逐渐向现实低头。
在这漫长的28年时间里,他从未放弃搜寻那份足以改变自己命运的军人档案。后来,王天平结婚了,生活的压力更大了,这么多年来,王天平从未真正快乐过,现在面对家庭的重担,实在有些喘不过气来。
在这28年里,为了生存下去,王天平尝试过许多工作,他卖过菜,开过店,为了家人和生活,他已经尽力做到最好,再后来在朋友介绍下,王天平揽下了给他人开货车的业务,这份新的工作虽然比之前的临时工作待遇稍微好一些,却需要他离开家庭去全国各地拉货运输。
这些年来,王天平一直在他人和亲朋好友面前抬不起头来,对他稍微有些了解的人总是嘲讽他: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养不活。
每次遭到这样的非议,王天平心里都十分不是滋味,其实,不仅仅是王天平,这种冷嘲热讽对于任何一个男人来说都是难以忍受的侮辱。好在,王天平已经逐渐习惯,他认清了现实,虽然自己一直梦想能够找到自己的军人档案,而命运就在这个时候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。
三、堂弟冒充自己在国企上班
在与妻子离婚后,王天平选择回到家中与老母亲相依为命,家里忙碌的生活,让王天平暂时忘记了外面世界的残酷和奔波,不过,他也一直没有放弃寻找档案,在此期间,他一边照顾老母亲,一边四处打听自己失踪多年的军人档案的下落。一直到近几年,事情才有了转机,一次在和他人闲聊时,他得知濮阳中石化公司也有一个老总叫做王天平。
原本,这一信息只是他人的戏谑之言,可是,王天平却不这么认为。
言者无心,听者有意,王天平仔细回忆起这28年来的点点滴滴,最终,他发现其实他从一开始就想错了,他单纯地认为档案只是丢失,从未想过档案可能被人套用和偷窃的可能!
这样一来,王天平算是彻底想通,在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下,王天平来到了濮阳,打算去看看那个快活自在的另一个自己。
在濮阳中石化公司门口,王天平并未大声闹事,而是呼唤门卫将王天平叫出来对话,不久之后,一个看似熟悉的身影突然出现在了自己眼前,这个人就是王天平的堂弟王遂平,事情到这里其实已经很明显,不过,王遂平似乎还想挣扎一下,他始终否认自己与王天平之间的亲情关系。
后来,此事经过当地媒体宣传报道而为世人熟知,人们在对王天平投来同情目光的同时,对王遂平这种冒名顶替、盗窃他人人生的行为,表达了巨大的愤慨。为了证明自己确实是在部队里为国出力过的,王天平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泛黄的照片,照片是他16岁入伍那年跟随部队参加大兴安岭救火行动时的场景,这张照片由王天平的连长拍摄。
这么多年来,一直支撑王天平走下去的,除了那份不翼而飞的军人档案外,剩下的就是在部队里培养的韧性以及报效国家的那份热忱。大兴安岭特大火灾,在上世纪几乎是轰动一时的大新闻,如果没有像千千万万个王天平这样的平民英雄始终战斗在第一线,简直不敢想象最后会带来什么样恐怖的后果。
在堂弟王遂平盗窃档案事情被公开后,全社会几乎一边倒地要求严惩王遂平,还给英雄王天平一个清白和公道。
与此同时,身为濮阳中石化公司的一员的王遂平,很害怕自己遭到堂兄和社会的报复,对此,他考虑过要和王天平私了此事,并且答应赔偿28年来对王天平造成的伤害。不过,王天平认为,堂弟虽然做错了事,可是,如果愿意诚心道歉,一家人之间还是有商量的余地的。
然而,私底下王遂平只愿意出三万块钱平息此事,如此一来,王天平知道堂弟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犯下的大错,对此,王天平接受不了,于是,便将此事移交司法机关和有关军人单位部门进行处理。在经历了一系列努力后,终于被法官认定为受害人,而王遂平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。
如今,已经年过半百的王天平,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那股干劲,不过,能够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荣誉和权利并得到正义的眷顾,他已经很是满足,虽然因为王遂平而浪费了28年青春,但是,人生有时候就是如此戏剧。
作为一名军人,王天平始终与不法分子作斗争,在他看来股票配资的优势,当兵是他一辈子永不后悔的选择,而自己身份被人冒用一事虽然遗憾,可是,谁的人生没有大起大落呢,或许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命运的安排。
发布于:天津市